欢迎访问深圳建科汇 今天是
站内搜索: |联系我们

观点与实践

【专家寄语】丁娟 (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专业委员会)

来源:深圳建设科技委员会   发布时间:2022-05-23

丁娟

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专业委员会

高级工程师,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,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,中港互认注册土木工程师; 深圳市慧泽丰建筑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&研发总监,同济大学工学博士,美国理海大学交流访问学者。

建筑是有生命的,也是有情感的;我们怎样对待她,她就怎样回馈我们! 一个建筑物的建造期(包括设计、制造、施工)2-3年、3-5年、或者再长几年,使用期应是50年、70年、100年,甚至更长;她会像人类一样经历生、老、病、死,在漫长的运营期间,建筑各系统产品如何易于检测、维修、拆除、更换,是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要关注的事情!如何让一个建筑健康长寿,是现阶段“双碳目标”下所有业内人士(策划、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建管、运维等)都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! 少拆一栋建筑,尽最大努力延长每一栋建筑的使用寿命,比采用任何新建材、新能源、及新型建造技术,都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。 建议:政府成立专门的建筑物健康体检部门,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项目,特别是学校、医院等乙类设防,灾后可以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,每年一次正常使用性检查,每二年一次健康安全性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维护保养,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。尤其是学校,每年二个假期,检查、维修、保养具备充分的条件;精心建造,用心维护,百年建筑指日可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