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深圳建科汇 今天是
站内搜索: |联系我们

委员动态

攻坚“新科技”建设“好房子”,广州双子塔建设曾有他的身影

来源:羊城晚报   发布时间:2025-04-23
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“好房子”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明确要“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,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‘好房子’”。这对建筑领域的企业及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
近日,“国家卓越工程师”称号获得者叶浩文表示,建设“好房子”,是建筑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,“我现在研究的课题,就是要提升工地的工业化、数字化、绿色化水平,建设更多人民群众满意的‘好房子’,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,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科技力量。”



“国家卓越工程师”称号获得者叶浩文


据了解,叶浩文现任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首席专家、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理事长,曾任中建四局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青少年时期,看着父辈们投身国家工程建设,他也立志要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。叶浩文拜师学习钳工技能,日夜苦练切割、打磨、钻孔等精细功夫,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建筑工匠。


随着珠海经济特区进入高速发展期。1984年,叶浩文参加到珠海啤酒厂的建设中,担任项目“栋号长”,他带领团队将16个10余米高的发酵罐一次吊装成功、安装就位,让当时在工地现场指导的两位外国工程师赞叹不已。


1998年,叶浩文入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,他深入钻研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建筑建造,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,更加坚定了建筑报国的理想,“创新”成为他一生的坚定信念。


为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,广州要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,广州西塔、东塔就是其中的重要项目。其中,广州西塔高440米,按照合约工期1100天计算,三天半就要完成一层楼的建设任务。


时任中建四局董事长的叶浩文亲自担任项目经理,带领项目团队通宵达旦,创新研发出顶模工艺“造楼机”(超高层智能化整体顶升工作平台及模架体系),将高空临边危险作业变成平台作业,在建筑外部看不到施工人员,只见大楼在每天“长高”,解决了百层高楼垂直运输配置技术世界级难题,创造了“两天一层楼”的世界超高层建造速度。


2009年西塔竣工,与西塔对望的东塔开工建设。东塔高530米,难度再升级,叶浩文带领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出超强混凝土超高泵送方法,将C120强度的混凝土一次性成功泵送至500米以上的高空,创造了混凝土泵送世界纪录。



广州西塔、东塔


至今,广州西塔、东塔仍是广州城市名片。“超高层智能化整体顶升工作平台及模架体系”“百层高楼结构关键建造技术创新与应用”等系列科技成果,因推动了世界超高层建筑技术跃升,被载入世界建造史册,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


2013年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》,要求推动建筑工业化。2015年,住建部提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建筑工业化发展。时任中建科技董事长的叶浩文开创性地提出引领建筑工业化发展的“一体化”建造理论,即建筑、结构、机电、内装一体化;设计、生产、装配一体化;技术、管理、市场一体化。


2016年,中建科技在深圳裕璟幸福家园项目将“一体化”建造付诸实践,平均6天建成一层,最快4天一层,仅用800天即建成交付,较合同工期提前3个月,建筑垃圾减少了80%,安装误差控制在4毫米以下,实现了“高质量、高效率、低成本、低能耗”的建造目标,改变了业界“装配式比现浇贵”的固有认识。



全国最大规模装配式公共住房项目——深圳长圳公共住房


2018年,中建科技承建的全国最大规模装配式公共住房项目——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开工建设,应用“一体化”建造理论,从设计源头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,全过程实现了绿色低碳建造,比传统建造方式节约了三分之一工期,据住建部门统计,项目弃房率为0,户均投诉量远低于深圳全市新入住小区的平均水平,颠覆了人们对保障房就是低端房的固有印象,成为住建部智能建造和绿色建造领域“三大示范”“八大标杆”,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。


如今,叶浩文继续投身于创新“好房子”建造技术,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。